備受關註的快遞隱私泄露問題或將迎刃而解。近日,圓通速遞在國內首推“隱形面單”,並率先在上海、南京等全國各大城市展開試點工作。所謂“隱形面單”是將客戶姓名、手機號、地址的部分內容以*號代替,能夠有效避免普通百姓在寄收件過程中個人信息的泄露。
快遞公司研發“隱形面單”,有著極強的現實需求。近年來,網購用戶信息泄露以及被盜用、被詐騙的事件頻發,讓人不勝其煩,有的用戶甚至蒙受瞭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與人身安全威脅。對此,《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就有數據為證:4.8億網購用戶,有超過半數遭遇過個人信息泄露。在我國已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第一大市場的情形下,解決網購用戶信息泄露的問題,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商傢、快遞公司,都應該成為責任主體。
“隱形面單”的出現,則是網購用戶信息保護的點滴進步。它可以實現對用戶的手機號、姓名和地址等信息的加密處理。這樣一來,一者,減少瞭用戶處理快遞包裹時的麻煩——因擔心個人信息泄露,不少網購者在扔包裝前都要先把個人關鍵信息用筆塗黑,或用手撕爛,或用剪刀剪下;二者,可防止有些不能親收的快遞在物業等處被竊取信息;三者,也有利於快遞實名制落地,為避免信息泄露,眼下不少網購族仍以假名收貨。可見,“隱形面單”可在快遞行業大面積推廣。
有人或許要問:快遞信息“隱形”後,快遞員如何實現精準送貨?盡管面單上不顯示用戶的完整手機號碼,但快遞員可通過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APP,直接撥號至收件人,及時安全高效地聯系到收件用戶。可以說,此項信息保護免費服務的推出,是以科技創新來推動快遞行業對個人信息進行更好保護。這種科技創新精神值得稱道,是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包括快遞公司在內的電商經營主體,都應該建立健全內部相關的控制制度和技術管理措施,確保信息安全。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隱形面單”雖降低瞭從快遞面單上泄露個人信息的可能,但是,並不能徹底解決用戶信息泄露的問題。對於更高技術層面的信息泄露,還需要繼續建立健全控制制度和技術管理措施。比如快遞公司內部監守自盜,或被所謂的“黑客”攻擊,泄露瞭後臺數據庫中的大量用戶信息。避免信息泄露關鍵還要加強對快遞公司後臺數據庫的管控,對泄露信息的快遞員和企業加大懲罰力度。當違法成本遠低於守法成本,便會有人鋌而走險。
可喜的是,2016年12月,《電子商務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明確瞭包括第三方電商平臺、平臺內經營者、支付服務提供者、快遞物流服務提供者等在內的信息安全保護責任主體。提出對未履行保護義務的,最高處50萬元罰款並吊銷執照;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這些規定,便是對消費者相關期望的一種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