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度十大国际航运新闻纵览

2022-09-14 16:03 admin 1116

  2016年,國際航運業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出現一批重要的航運新聞事件。具體內容如下:

  1. 集運新聯盟紛紛建立

  2016年4月20日下午,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在上海宣佈其所屬的中遠集運與法國達飛輪船、臺灣長榮海運和香港東方海外就成立新的航運聯盟——“OCEAN”一事簽署合作備忘錄。該聯盟計劃於2017年4月份正式開始運營,聯盟合作期限將至少五年。聯盟還將提供穩定的航線服務,將投入超過350艘船舶實現操作的高效和協同。聯盟合作初期,將在超過40條航線上開展合作,其中在歐洲和美國區域都分別有20條左右的航線。

  2016年5月13日下午獲悉,韓國韓進海運、德國赫伯羅特、日本川崎汽船、日本商船三井、日本郵船、臺灣陽明海運13日宣佈成立一傢新的航運聯盟:“THE Alliance”。

  2016年12月12日,現代商船以非正式成員的身份與2M聯盟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2. 韓進海運破產重組

  9月2日上午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發佈關於韓進海運的公示,決定對韓進海運啟動重整程序。這是近年來國際航運界最大的一宗破產重整案。

  3. 聯合國制裁朝鮮

  3月27日,聯合國安理會第2270號決議通過,限制朝鮮礦產貿易、禁止朝鮮租用船舶或飛機。

  4. 擴建後的新巴拿馬運河通航

  2016年6月28日,巴拿馬運河擴建後正式通航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旗下的“中遠海運巴拿馬”號成為巴拿馬運河擴建後首航船隻。巴拿馬總統胡安·卡洛斯·巴雷拉說,巴拿馬運河擴建後正式通航,巴拿馬人民見證瞭運河新生。之前船隻體積需要適應運河,今天運河作出改變以適應日益發展的世界航運業。這標志著巴拿馬運河正式進入新時代,也讓巴拿馬再次成為連接世界的紐帶。

  5. 新加坡交易所收購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

  2016年8月22日,新加坡交易所和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發佈聯合聲明,宣佈雙方已就新交所8700萬英鎊(合1.14億美元)現金收購波羅的海交易所的交易達成一致。

  6. 班輪巨頭整合力度加大

  達飛輪船收購海皇集團

  2016年6月7日 - 據聯合早報消息,法國達飛輪船(CMACGM)日前正式向海皇輪船提出收購獻議,將以每股1.30元(新元)的價格,全面收購海皇股權。

  赫伯羅特合並阿拉伯輪船

  9月1日,赫伯羅特股東已批準與阿拉伯輪船的合並,將其作為法定股納入赫伯羅特。股東還批準瞭將目前12名監事成員擴大至16名,這實質上肯定瞭與阿拉伯輪船合並。

  日本三大船公司合並集運業務

  10月31日,日本三大船公司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和川崎汽船舉行聯合記者會,宣佈將合並旗下的集運班輪業務,建立一傢新的合資公司。根據三方聲明的內容,在新的集運公司中,日本郵船將持股38%,川崎汽船和商船三井各持股31%,三方共計出資約300億日元(約合),出資方式包括現金、船舶和碼頭資產。如果各國反壟斷審批順利,新公司預計將在明年7月1日成立,2018年4月1日正式開始運行。

  馬士基航運宣佈收購南美輪船

  12月1日,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航運宣佈與歐特克集團(Oetker Group)達成協議,將收購德國集裝箱航運公司漢堡南美船務集團(Hamburg Süd)。這也是馬士基航運在今年早些時候宣佈將收購作為實現發展的兩大舉措之一之後,對這一戰略的具體落實。

  7. 《壓載水公約》達到生效條件

  2016年11月25日,印度尼西亞已在國際海事組織大會第二十八屆例會中通過一項聲明表示同意執行《壓載水公約》。

  IMO(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KojiSekimizu先生隨後就此發表聲明稱,據IMO最新的船舶噸位數據顯示,印度尼西亞通過《壓載水公約》意味著該公約已滿足其生效條件——即占世界商船總噸位35%的成員國贊成該公約的生效執行。在經過進一步確認IMO的統計數據後,Sekimizu先生宣佈,《壓載水公約》確定將於2016年11月24日正式生效。

  8. 馬士基集團CEO換人重組業務構架

  6月23日,馬士基集團宣佈施索仁擔任集團首席執行官。9月22日,該發佈戰略評估進展,決定重組集團業務構架,並對管理層任命進行瞭調整。馬士基集團董事會決定將集團業務重組為兩個獨立的板塊:海運及物流公司和能源公司。

  9. 航運人士紛紛“入閣”美國新政府

  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 Jr.)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或將任命被稱為“破產之王”的百萬富豪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 Jr.)出任商務部長一職。

  趙小蘭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計劃提名首位進入美國政府內閣的亞裔女性、前勞工部長趙小蘭為交通部長。

  10. 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

  經過數月的爭論後,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簡稱:歐佩克)的代表終於在周三達成減產協議。此舉旨在提振油價,同時在原油市場逐漸被美國、俄羅斯和其他國傢主導之際重新確立歐佩克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