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完成打包,17分鐘海關檢驗出庫,28分鐘抵達消費者傢中完成簽收,不到半個小時,杭州市民汪女士便收到瞭今年“雙11”的跨境第一單。隨著海淘這樣一種全新的購物模式逐漸被認可,跨境電商已成為中國消費者重要的購物方式,受關註的商品也從最初的奶粉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跨境電商貿易中,物流行業扮演著重要角色。伴隨跨境電商市場的迅速發展,作為第三方物流的快遞企業與電子商務平臺、網商企業的合作日趨密切,包括企業處理、貨件管理、服務創新、運輸網絡、海關通關、人力資源等諸多方面。一般而言,消費品物流主要包含供應物流、銷售物流、逆向物流等環節。通過高效、合理的物流管理,可以大大地降低企業活動成本,直接或間接地增加利潤,提高企業服務水平,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隨著跨境物流的快速發展,“全球購”對於消費者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夢。
跨境電商發展如火如荼
據中國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預計將增至6.5萬億元人民幣,達到30%的年增長率,占中國總進出口貿易額的20%。PayPal和調研公司Ipsos聯合發佈的第二屆全球跨境貿易報告顯示,去年,全球19%的網購者有從中國網站購物的經歷,中國也成為瞭全球第二大最受歡迎的跨境電商出口國。從銷售產品品類來看,除瞭傳統的服飾、3C類產品外,互聯網服務與科技創新等品類占比不斷擴大,使得出口跨境電商產品品類變得更加豐富。
據瞭解,發展如火如荼的中國跨境電商平臺正加速在“一帶一路”沿線佈局。例如,日前,阿裡巴巴速賣通俄羅斯分公司搬到瞭莫斯科市著名的CBD中央商務區。速賣通已經在俄羅斯打開瞭知名度,現階段俄羅斯分公司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引進當地品牌入駐速賣通。“這樣既可以省去商品的國際運輸環節,提升消費者體驗,又可以為當地企業帶去豐富的電商經驗。”速賣通俄羅斯市場營銷負責人俞平說。
PayPal通過近年來對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的關註和研究,總結出中國跨境貿易在未來將面臨的三大趨勢:發展中國質造和中國品牌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商戶的選擇,並逐漸獲得海外市場認可;垂直化經營和新興品類開發是中小型外貿電商的突破之路;社交媒體平臺成為商戶跨境銷售的必爭之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外購物消費金額增長迅速,一方面反映出我國零售業和制造業發展狀況跟不上當前“消費升級”的需求,暴露出來瞭國內產品種類少、質量低、價格偏高等問題,另一方面也說明瞭公眾對品質高、價格實惠的商品的迫切追求。在此背景下,有企業已然發覺這將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紛紛占據先機、出手佈局,跨境電商應運而生,並得以迅速發展。政府需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和相關項目的落實,對跨境電商發展的支持同樣明顯。跨境電商因此在短時間內興起,從無到有,快速地發展壯大。電商平臺發力跨境物流
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為20.8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7%。全國網絡零售交易額為3.88萬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32424億元,同比增長31.6%。2015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06.7億件,同比增長48%,其中約有70%是由於國內電子商務產生的快遞量。由此看來,電子商務引發的物流倉儲和配送需求正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據瞭解,跨境物流由於具有鏈路長、環節多的天然特點,往往耗時長、穩定性差、價格高昂、手續繁瑣。傳統跨境電商物流模式主要是以郵政包裹、快遞、物流專線為主,近幾年隨著跨境電商的飛速發展,國內保稅倉和海外倉模式也快速發展,成為重要的跨境物流模式。
在跨境物流發展方面,各大電商平臺毫不含糊。例如,在進出口跨境物流方面,為備戰今年“雙11”,菜鳥網絡與合作夥伴們已在上海、杭州、寧波、廣州、重慶、鄭州等地儲備19個進口保稅倉,並在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9個國傢和地區提供全球集貨線路。出口方面,菜鳥網絡在西班牙新開瞭海外倉,支持賣傢提前備貨到馬德裡,並由海外倉接收消費者的交易訂單完成發貨,從而保障出口時效提升。
隨著跨境電商大平臺如亞馬遜、阿裡巴巴、京東等的不斷壯大,以及專註做細分市場的中小跨境電商的不斷成熟,與之相應的跨境電商物流也逐步分化,出現瞭跨境電商大平臺的自建物流和中小平臺的第三方綜合服務物流。大平臺的自建物流會對第三方物流產生一定的沖擊,這種沖擊讓第三方物流想方設法避開與行業大頭的正面沖突,這使得行業分工進一步細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跨境電商大平臺自建物流與中小平臺的第三方物流共存的局面將持續。
“物流一直是跨境電商的一大痛點,跨境物流的提速助推中國電商全球買賣。”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周平告訴國際商報記者,保稅倉、海外倉等都旨在消除物流痛點。不過,當前跨境物流發展整體還未達到消費者的預期,物流發展仍在不斷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及優化原有物流系統、網絡,以期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縮短物流配送時間及商品與消費者的距離。
分析人士認為,但相較於普通的電子商務來說,國際電子商務的物流運作涉及的內容更為復雜,如國際結算、進出口通關、國際運輸和物流保險等。目前,我國跨境電商物流發展,還存在一系列尚待解決的問題。其一,物流基礎設施有待完善。目前,我國發展跨境物流所需基本配套設施還存在不足,且其中涉及到的內容相對較多,如倉儲、配送、運輸、報關、核稅等,這會制約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產業的高效運行。為瞭使運輸過程損耗盡可能減少,應選擇更為先進和完備的物流設施。其二,需提高與國際物流市場的適應度。盡管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獲得跨越式的發展,但物流產業卻並非如此,僅有少部分企業負責跨境國際物流工作,國際電子商務物流工作的開展力度與范圍較小,大部分由國際快遞公司負責。現階段大批量的電子商務交易量對於跨境物流產業會構成巨大的壓力和負擔,進而使得物流市場始終保持著相對緊繃、庫存量大的情況。行業標準制定有待提速
業內人士認為,為瞭保證跨境電子商務物流運作模式的高效運行,應健全國際物流的相關政策支持,對原有的法律文件予以修繕,量身打造屬於跨境電子商務物流運行法律體系,借助法律體系來規范物流行業的發展。當前,我國在跨境電子商務物流運作模式中,關於操作規范、通關程序、稅收、倉儲管理、相關企業管理等相關內容的法律化約束性相對匱乏,是制約物流運作模式構建的一個重要因素。現階段,跨境電子商務的運作模式得到瞭不斷的創新,法律法規成為亟待完善的重要內容,應借助法律條文來約束物流企業的相關行為,以保證跨境電子商務運作的規范性與合理性。對於國際運輸,涉及到不同國傢的設施設備等問題,應該加快制訂行業標準的步伐。
其次,跨境電子商務物流企業的高效運行,與工作人員存在著必然的聯系,物流人員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水平。此外,還必須要掌握足夠的英語水平、國際貿易知識和國際物流知識。隻有具備高素質的專業物流團隊,才能大大提高物流公司的物流服務質量,利於企業良好形象的規范性樹立。為瞭保證人才的專業性,應強化物流企業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且在高校中設定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專業,是獲取專業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同時,為瞭保證學生的專業性,可以讓學生到國外的物流企業去學習國外先進的物流運營理念與技術,以實現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的相互接軌。
再次,跨境電子商務物流運作模式的實施,應強化對服務工作的重視,打造更為規范性、高效性的跨境物流服務體系,以提高企業在物流領域的服務信譽度、口碑,對未來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瞭增強跨境物流服務體系的合理性,應打造統一、科學的物流服務體系,根據服務體系的相關要求提供相配套的物流基礎設施,以保證優質的服務質量。同時,強化物流服務團隊建設,禁止各個物流企業、團隊出現惡性競爭的現象,避免與改善“丟包”“拆包”“換包”等現象,以維持良好的企業形象。
哪種跨境物流適合你?
郵政小包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70%的包裹都通過郵政系統投遞。
優勢:郵政網絡基本覆蓋全球,比其他任何物流渠道都要廣,價格便宜。
劣勢:一般以私人包裹方式出境,不便海關統計;同時速度較慢,丟包率高。
國際快遞
國際快遞主要是指UPS、Fedex、DHL、TNT這四大巨頭,國際快遞對信息的提供、收集與管理有很高的要求,以全球自建網絡以及國際化信息系統為支撐。
優勢:速度快、服務好、丟包率低,尤其是發往歐美發達國傢非常方便。
劣勢:價格昂貴,且價格資費變化較大。
專線物流
跨境專線物流一般是通過航空包艙方式將貨物運輸到國外,再通過合作公司進行目的地國國內的派送,是比較受歡迎的一種物流方式。目前,業內使用最普遍的物流專線包括美國專線、歐洲專線、澳洲專線、俄羅斯專線等。
優勢:集中大批量貨物發往目的地,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因此,價格比商業快遞低,速度快於郵政小包,丟包率也比較低。
劣勢:相比郵政小包來說,運費成本還是高,在國內的攬收范圍相對有限。
海外倉
海外倉儲服務優點眾多,是業內較為推崇的物流方式。賣傢將貨物存儲到當地倉庫,當買傢有需求時,第一時間做出快速響應,及時進行貨物的分揀、包裝以及遞送。整個流程包括頭程運輸、倉儲管理和本地配送三個部分。
優勢:用傳統外貿方式走貨到倉,可以降低物流成本;相當於銷售發生在本土,可提供靈活可靠的退換貨方案,提高瞭海外客戶的購買信心;發貨周期縮短,發貨速度加快,可降低跨境物流缺陷交易率。此外,海外倉可以幫助賣傢拓展銷售品類,突破“大而重”的發展瓶頸。
劣勢:對賣傢在供應鏈管理、庫存管控、動銷管理等方面提出瞭更高的要求。
國內快遞的跨國業務
隨著跨境電商火熱程度的上升,國內快遞也開始加快國際業務的佈局,比如EMS、順豐均在跨境物流方面下瞭功夫。例如,由於依托郵政渠道,EMS的國際業務相對成熟,可以直達全球60多個國傢。順豐也已開通瞭到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傢的快遞服務,並啟動瞭中國大陸往俄羅斯的跨境B2C服務。
優勢:速度較快,費用低於四大國際快遞巨頭,EMS在中國境內出關能力強。
劣勢:由於並非專註跨境業務,相對缺乏經驗,對市場的把控能力有待提高,覆蓋的海外市場也比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