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網購狂歡節已經過去,天貓1207億的成交額所對應的海量訂單,卻給物流配送留下瞭一份並不簡單的答卷。據瞭解,過去的10年,中國網絡零售增長迅猛,快遞包裹總量遠超美國。數據顯示,2015年全中國的包裹總量是207億個。同時,物流行業面臨人力困難、缺乏統一標準、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挑戰,傳統物流模式的弊端使其難以支撐未來發展。一旦遇到“雙11”這類全國性大促,物流“卡殼”便成為困擾商傢銷量和用戶網購體驗的絆腳石。
面對以上問題,電商巨頭們當然沒有坐視不管,一場以高科技為引領的智慧物流大戰正在悄然上演。智慧物流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認為,智慧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使物流系統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即在流通過程中獲取信息從而分析信息做出決策,使商品從源頭開始被實施跟蹤與管理,實現信息流快於實物流,即可通過RFID、傳感器、移動通訊技術等讓配送貨物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在快遞專傢趙小敏看來,電商企業紛紛佈局智慧物流,不僅是基於傳統快遞行業痛點,也是為瞭在市場競爭的過程中爭奪話語權。
巨頭爭相拉響智慧引擎
在今年11月於烏鎮舉辦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物流創新與實踐”論壇上,菜鳥網絡CEO童文紅說,過去3年多,菜鳥網絡打造瞭全球最大的數據基礎設施,推出瞭電子面單、智能分單、四級地址庫、智能發貨引擎、物流雲、智能雲客服等產品。這些服務幫助物流行業實現瞭向智慧物流的升級。
在童文紅看來,物流整體降本增效必須是一個全鏈條,從生產端到配送到消費者手上的優化,如果不能做到全鏈條的庫存節約,“互聯網+”物流也就不能發揮真正作用。“智能、數據、協同共享的理念可以改變中國的物流,改革中國的經濟。”童文紅說,“物流不僅僅是解決配送包裹的問題,而是解決庫存問題,新零售、新制造都離不開智慧物流。”
無獨有偶,京東則通過創新性的硬件設備和模式創新,打造全自動化的無人智慧倉庫。這套系統由機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數據感知網絡打造,其中的部分技術已應用於京東“雙11”物流配送中。負責此項目研發的京東X事業部總裁肖軍透露,京東“無人倉”是自主研發的定制化、系統化整體物流解決方案,掌握瞭核心智慧物流設備與人工智能算法,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肖軍透露,京東整個無人倉的搭建在2017年初開始啟動,大約占地3萬平方米,大約在2017年底或2018年初搭建完成,在此之前,無人倉裡的設備會陸續拿到正式的倉庫去投入使用。
另一位電商巨頭蘇寧雲商務也毫不示弱。11月,蘇寧打造的雨花二期智慧物流倉庫“蘇寧雲倉”亮相。據介紹,蘇寧雲倉在倉儲規模、日出貨量、自動化水平等整體科技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方面都打破瞭亞洲物流行業的紀錄。近期剛投入使用的蘇寧智能物流基地,作為今年“雙11”期間訂單量暴增的服務支撐,通過軟硬件系統和大數據,訂單可以實現最快30分鐘出庫。除瞭速度之外,蘇寧雲倉的吞吐量也頗為引人註目。“日處理包裹181萬件的能力是行業同類倉庫處理能力的4.5倍以上”,蘇寧物流集團副總裁姚凱表示,在智慧倉庫中的人揀選效率每人每小時可達1200件,是傳統揀選方式的10倍以上,超過行業同類倉庫的5倍以上。
姚凱將蘇寧雲倉稱為“4.0物流”。他介紹,4.0物流是全流程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並且能夠在實際場景中規模化運用。他列出一個典型的數據:14個采用SCS旋轉貨架的工作站,如果一天工作20小時,大概能處理20萬到30萬件快遞包裹。換成傳統物流做法,完成30萬左右的作業量,需要兩班工作人員,每班200人左右。自動化升級之後,人員效率的提升達到10倍左右。
大數據實現精準快速供給
如今看來,大數據已經不是一個概念化的詞匯,它已經悄悄地為人們生活帶來改變。大數據應用,便是電商物流智慧化的一個重要體現,11月25日,菜鳥網絡公佈瞭2016年“雙11”物流報告。根據這份報告,在菜鳥的總調度下,這場快遞戰役,每個包裹送到消費者手上的時間比2015年再次縮短15個小時。背後的技巧,便是菜鳥協同快遞夥伴通過多地分倉、就近配送、路徑優化、電子面單和智能分單提效。“‘雙11’物流背後真正是一場數據的戰爭,是數據的指揮樞紐。”
這場6.57億大配送的總指揮童文紅說,“圍繞著菜鳥的物流生態圈,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物流合作夥伴跟我們在一起戰鬥。”正是通過數據和技術的力量,菜鳥能幫助快遞合作夥伴監控到18萬個快遞網點包裹運營的一舉一動,即時做出決策。
京東方面也一直強調技術創新對生產效率的提升,並在多年的運營和創新實踐中,積累優質的大數據資源。據介紹,大數據的應用,為智慧科技的業務層面落地實施提供瞭展示、評估、預測、可視化管理以及輔助決策等多方面支持,與京東優勢的物流科技相結合,搭建瞭完整而開放的倉、配、客、售後全供應鏈一體化服務,可以為京東商城以外的商業體系提供服務。並且,在京東物流開放平臺中,海量的商流數據、先進的預測和建模技術,可以實現更科學的庫存部署,減少冗餘庫存,保障供應鏈上遊對下遊的精準供給,提升社會流通領域的運行效率。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商城物流規劃發展部負責人傅兵表示,“目前,京東物流已能為商傢提供線上線下、多平臺、全渠道、全生命周期、全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服務。”京東集團副總裁肖軍也曾在揭示大數據對於智慧物流體系中的價值時表示,“目前,京東智慧物流的數字化運營橫向分佈於倉配客售後的業務全流程,縱向貫穿於決策、預測、評估、可視化管理的全過程,可以利用大數據實現庫存的靈活合理分撥,實現銷量、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的完美平衡。”
據瞭解,京東通過應用大數據、LBS、機器學習、雲計算、智能自動化設備等先進技術,實現瞭智慧物流的科技佈局,使大數據在科學倉儲佈局、揀貨路徑優化、智能排產、路網規劃、動態路由規劃、智能建站等方面發揮瞭巨大作用。以科學倉儲佈局為例,基於億級訂單的商品關聯度挖掘,京東物流建立瞭數據立方體,深入應用遺傳算法,研發出一套科學的庫房佈局。該算法可有效降低庫房合流比例,縮短揀貨員的揀貨路徑,增加滿箱率,從而達到降低庫房操作難度、提高作業員工效率的目的。在選擇新建配送站的地址時,基於訂單量、地理坐標、房屋成本等復雜的因素,“智能建站”系統可以進行大數據決策,其中包含綜合評價、成本最優、站點數量最少等模型,可以幫助決策者選擇最佳建站位置。
電商物流社會化漸成趨勢
童文紅曾在演講中表示,平臺化、智慧化是解決物流問題的終極方案。“智慧物流應該是‘天上一朵雲,地上一張網’。”她同時表示,智慧物流園未來一定是開放共享的,並且是圍繞智能供應鏈而運作的。未來的園區不是靠租金,一定是靠物流效率吃飯。
正如童文紅所言,電商物流社會化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日前,京東集團推出“京東物流”全新品牌標識,並正式宣佈京東物流將以品牌化運營的方式向社會全面開放。同時,京東物流還公佈瞭“開放化、智能化”的戰略規劃,希望借此成為中國整個商業社會的基礎設施提供商。
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商城運營體系負責人王振輝表示,隨著零售行業線上線下融合、定制化和精準供給等趨勢日益明顯,目前中國物流行業呈現出供應鏈成本居高不下、社會化物流不健全、旺季客戶體驗無法保證等新的行業痛點,大量商傢在零售業向“互聯網+”的轉型中遭遇供應鏈方面的巨大挑戰。因此,“京東物流希望將過去10年所積累的基礎設施、經驗和價值向全社會開放,以服務於中國商業社會,幫助商傢降低供應鏈成本、提升流通效率。”
據王振輝介紹,京東物流將為商傢提供線上線下、多平臺、全渠道、全生命周期、全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服務產品。為此,京東物流將向社會開放三大服務體系:倉配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京東快遞服務和京東物流雲服務。傅兵表示,京東物流將針對不同行業的供應鏈特性和差異,在倉配一體的物流服務中,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比如,在消費品行業,會對商品保質期進行全程監控和管理;在冷鏈物流方面,提供全程溫控的多溫層冷鏈物流產品,對蔬菜水果、海鮮、冷凍等生鮮食品開通優先配載權以及綠色通道等……在倉配一體化服務之外,京東物流還提供標準的京東快遞服務。目前京東快遞已經在42個城市開通瞭免費上門接貨業務,並提供多種時效的產品和代收貨款、保價、自提等增值服務。
菜鳥網絡則於2013年組建時便提出,希望用5-8年時間,打造遍佈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建立一張能支撐日均300億網絡零售額的智能骨幹物流網絡。“物流開放肯定會成為一種趨勢。”易觀研究中心分析師張慶傑坦言,“以冷鏈物流為例,第三方物流的服務手段和內容比較單一,平臺企業則更加瞭解消費者購物習慣,再加上倉儲配置、佈局、溫控、配送路徑等與第三方不相上下,綜合起來會有一定優勢。在這個情況下,平臺企業選擇將物流開放,一方面將賦能商傢,另一方面也能夠為企業自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