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雙11 的物流速度要 逆天 瞭,狂歡節上淘來的貨,還沒過五天就到傢門口瞭。”傢住北京市朝陽區安苑路的趙女士如是說。據記者的街采統計,大約八成的網購者跟趙女士感同身受,都覺得今年的物流速度很快,紛紛表示包裹來瞭,為快遞物流速度點“贊”。
據國傢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主要電商企業“雙11”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3.5億件,同比增長59%;初步統計,11月11日至16日,全行業處理的郵件(快件)業務量超過10.5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5%。業務量增長瞭,而物流速度反倒比以往更快瞭。據此,記者采訪瞭浙江寧波保稅區的相關負責人。寧波保稅區市場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海龍告訴記者:“為瞭解決往年出現的 爆倉 情況,今年在 雙11 來臨前,我們就租賃瞭其他企業的一些倉儲來備戰狂歡節,有瞭充分的後勤準備,物流速度就更快瞭。”
為確保“雙11”期間“兩不”(全網不癱瘓、重要節點不爆倉)、“三保”(保暢通、保安全、保平穩)目標的完成,國傢郵政局建立瞭國傢局、省局、市局三級聯動和政府、協會、企業三維互動的保障機制,以“全網一盤棋”的整體佈局迎接旺季保障任務。
據悉,今年“雙11”期間,廣大郵政、快遞企業總計投入瞭1100多萬平方米處理場地和200多萬員工。今年,自動化分揀設備的廣泛使用,節省大量人力投入,有效提升分揀效率。浙江義烏申通首批350臺機器人亮相“雙11”,日均處理量達150萬件,是原來分揀流水線80名工作人員同時分揀快遞包裹量的3倍。記者在浙江義烏申通分撥中心看到,今年投入使用的分揀機器人通過稱重掃描、獲取目的地格口數據、尋找目的地格口、格口處分發快件等幾個步驟,正在有序完成其智能化分揀操作。據義烏申通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分揀機器人大大提高瞭工作效率,同時也降低瞭分揀成本。消費者今年再也不用擔心物流慢的頑疾瞭。”
今年,快遞末端公共服務平臺和智能快件箱的有效推廣,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瞭快遞進校園、社區、樓宇的壓力。記者在中國農業大學的智能快件箱處看到,快遞員正在按著編號有序地將快件放到快件箱當中,與此同時,學生們也通過手機掃碼等方式在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內將自己的快件取走。其中一位大二的學生告訴記者:“以前我們在上課,可是快件到瞭,我們沒辦法去拿快件,要是刮風下雨的,去取個快件很麻煩。現在有瞭這種智能快件箱,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來拿快件,很方便。今年 雙11 我有十來個訂單,現在我都收瞭一半的包裹瞭。”而快遞員小李則告訴記者:“今年 雙11 期間,學校、社區有瞭這種便捷智能的快件箱,我們的工作效率得到極大提升,至少比以往快瞭一倍,再也不用擔心快件送不完的問題瞭。”
隨著業務量總體的上升趨勢,農村快遞市場也在持續升溫。通過連續幾年努力,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已經超過80%,快遞物流站在不斷湧入農村地區,讓農村地區的快遞物流服務更加便捷。記者詳細咨詢瞭河北省灤南縣柏各莊鎮的申通快遞代理點,負責人小李告訴記者:“這幾天基本上每天都是店裡堆滿瞭包裹,與去年 雙11 相比,今年的到件高峰來得更早一些,我們這幾天平均下來每天能收到600多件包裹。”
對於消費者來講,與快件的速度一樣,快件的安全和質量也很重要。“今年 雙十一 快遞比往年快多瞭。”傢住北京海淀的郭女士在朋友圈曬出已經送達的快遞包裹,引來朋友紛紛點贊。郭女士說,今年快遞送達比往年差不多早瞭四五天。郭女士在網上淘瞭7個訂單,截至11月16號,她已經拿到4個包裹瞭。不過傢住北京朝陽的李先生則沒有那麼樂觀,他收到快件的時候包裹有部分破損,買來的杯子也有部分裂紋。李先生說:“快遞速度確實要可靠,但是包裹的安全和質量也應該得到必要的保障。”
今年是“雙11”的第八個年頭,在訂單量、營銷額增長的同時,快遞物流的速度也在不斷地往前奔跑,隨著智能化技術的更新、政府政策文件的支持、服務量化考核的提升,消費者再也不用擔心“快遞變慢遞”的尷尬局面的發生瞭。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千萬不要讓包裹在不考慮安全和質量的情況下“裸奔”,這畢竟也可能會造成另一種尷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