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0日,由海貿會舉辦的第五屆中國跨境電商年會在廣州舉行,數千跨境電商從業者到會。
值得註意的是,曾在德國郵政、比利時郵政供職的P2P Mailing董事總經理李威聯合快郵口岸科技,分享瞭她三年來對中國跨境電商進口清關模式的研究成果。
當前跨境進口電商業務形態
1、進口供應鏈分銷平臺:海豚B2BC
2、垂直電商:聚美、蜜桃、洋碼頭
3、國內電商平臺:天貓、京東(含自營)
4、分銷商入駐第三方平臺開店:B2C或C2C
5、個人創業平臺:如微店
現在廣大進口電商在整個生態圈裡面扮演的幾個角色,無非分為五類:第一類,供應鏈,起點是做B出身給賣傢提供貨,如海豚網。但是,最終跨境電商的出路還是要轉移到C。如果隻做進口分銷平臺,對比做終端2C無法進行三單比對(“三單”即指電商企業提供的報關單、支付企業提供的支付清單、物流企業提供的物流運單。“三單”數據確認無誤後,貨物即可放行。),那這種模式很難。
重點在於,哪怕是分銷平臺,未來也一定要2C。
其次,這四個業態是很難割裂的。但是,目前政府平臺的搭建和我們對這個公共系統的瞭解,不完全支持五個業態的跨界。
舉個例子,比如聚美。一個進口電商,它可能有庫存優勢,又能自營,它會把它的貨賣給批發商,這樣它既扮演瞭電商的決策,又扮演瞭供應鏈的角色。
當聚美把貨品運進來,整個報關在聚美這裡完成,聚美把貨批發給B,消費者從B上而不是聚美上買瞭2000元的東西,在聚美上是沒有這些貨物的銷售數據的。
為瞭應對海關的賬戶對賬,目前是不得不去做一套人為的數據表示銷售的行為。
在這件事情上,我們是想對在座的一些政府提出一種需求,能不能根據這種新的業態的發展,海關能不能盡快調整執行方法,不要逼良為娼。
跨境電子商務進口清關口岸模式
2013年前的遠距銷售,跨境散貨清關隻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快件進口,一種是郵政進口。現在,跨境電子商務的火速發展,尤其是 “5+2”( 鄭州 、杭州 寧波、 重慶、 上海、 廣州、 深圳)試點城市的設立,進口清關口岸模式可以統分為四種:
1、 備貨模式:保稅區貨自貿區備貨,銷售模式B2B2C
2、 集貨模式:保稅區或自貿區直郵,銷售模式B2C、C2C
3、一般模式:快件監管場直郵模式,銷售模式B2C、C2C。發生在機場的集貨模式就是一般模式,需要連接保稅區。
4、郵辦模式:郵政快件監管場直郵及保稅倉備貨,清關後由ems終端派送,銷售模式B2B2C、B2C、C2C
不同監管場方式不同
A、機場快件監管場:主要針對的是貨樣廣告物品清關
KJ2(免征稅)/KJ3(征稅)/D類貨物清關
B、郵辦監管場:主要針對個人物品清單、萬國郵聯進境郵件、商業快件清關
C、公路口岸快件監管場:主要針對的是貨樣廣告物品清關
KJ2(免征稅)/KJ3(征稅)/D類貨物清關
無論是A還是C,快件清關的核心是貨樣廣告,它不針對個人用品,針對企業、針對法人提供的相應服務,因不設證、不設查,是一種快速簡易的通關。
當以純個人行為進行清關時,傳統的模式原來隻有郵政,無論是用小包、大包、掛號還是平郵都按照統一的規定進行。它是私人行為,是非商業的。如果要走商業快遞的通道,隻能以貨樣廣告的方式通關。
然而,矛盾來瞭。
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興的一種形式,從最終的消費者的角度,它適合自用,所以完全滿足要用個人自用物品可以享受的行郵稅的一些優惠。如果采用郵辦通關,實際上就打破瞭它的商業性。這種情況下,海關政府如何界定走私?
如何降低關稅成本
要知道降低關稅成本的秘訣,首先要瞭解“跨境清關方式如何改變瞭你的銷售方式和內容”,主要通過以下七個方面影響:
1、銷售商品名稱:影響海關商品的稅率歸類
2、銷售商品數量分析征稅:規避50元稅收起征點
3、銷售商品的價格分析:合理規避重復征稅,應分商品價格、本地物流及關稅兩種支付方式(如:包郵包稅的銷售方式)
4、銷售商品的貨權轉移:意味著報關申報主體(人為的把B2B的交易形式轉化為B2C)
5、成為C類個人報關 :個人電話、地址、身份證信息
6、商品支付方式(提供第三方支付數據):證明商品的報關主體是個人
7、交易訂單價格分析後,合理的關稅支付方式 :個人委托物流服務商代繳,或賣傢預報關稅的收取
首先是瞭解進口關稅如何產生。一個乘法:申報價值X征稅稅率。
征稅稅率由什麼定?國傢2012年海關有15號文,15號文已經細化到是緊膚水還是香皂。
根據征稅可分為三類:
1、生活必需品,按10%的稅務。
2、生活日用品,按20%-30%的稅務。
3、 是奢侈品,按50%的稅務。
如何將稅務放到10%這一檔並且合法合規,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工作。
15號文已經這麼久瞭,中國的生活消費水平遠遠提高瞭,但是海關稅目還沒有跟上。海關的稅目和稅則上為什麼要要把這些我們認為是生活的必需品的品類歸到50%的奢侈品類呢?比如香皂。
我想呼籲海關能不能盡早重新調整這個品類,這樣不需要我們進口電商再費一堆腦子,想辦法做擦邊球,我們願意走陽光大道,不要把我們“逼良為娼”。
其次是商品質量分拆。
首先要瞭解,海關對於進口商品有兩個征稅規則,一個是貨物稅,一個是行郵稅,對於個人消費者來說,“行郵稅”一般要比“貨物稅”優惠。比如購買一罐國外奶粉,“貨物稅”要去到43%,而行郵稅隻有10%,“整個稅率大約優惠30%”。此外,行郵稅還享受訂單稅額不超過50元的優惠。
現在舉個例子,如果客人買瞭三樣東西,其加起來的集合超過征稅50元,如果是一個包裹就劃不來,但如果分成三個包裹,都可以低於50元,就形成瞭利潤分叉。
建議電商在設置IT系統做銷售時能夠支持利潤分叉,合法地避稅。
接下來,是銷售商品的價格分拆。現在很多電商巨頭用的還是包郵包稅的方式,這就涉及到影響進口關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申報價值。
我們需要瞭解海關征稅的基數是產品到岸的價格,如果你采取包郵包稅的形式,意味著你已經把國內的稅費和相應服務費放在裡面,也就是說包郵包稅的方式提高瞭申報價值,繳納的進口關稅自然也就多。
如何解決?需要支付端允許做支付的拆分。這是可以自動化的設置,就能使你合理合法地迅速降低關稅成本。
跨境進口電商出路
第一條, 制定適合於《跨境電子商務通關試點政策的銷售政策》。
第二,獲取商品的經銷權,搭建商品售後保障體系。
第三,供應鏈物流信息化系統。
第四,銷售平臺的客戶群定位。
第五,銷售平臺的營銷推廣(商品溯源、清關數據)。
進口產品一個很重要的賣點,我是產品溯源。你要讓買傢能夠實打實地知道它真的是從國外進口,行業裡有一些行為,包括曝光的一些事情我們看到,比如說很多奶粉,其實是中國的奶粉,出口連包裝都做好瞭,做成國外的品牌。然後到國外轉一圈,又空運回來。
所以,其實如何讓你的消費者確定它產品可以追溯到源頭的,這是你最重要的事情,其實也可以推廣進行一系列的推廣。
清關數據本身,可以轉化為核心競爭力,這個也可以附加在產品誠信上。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我認為實際上作為進口電商,還是大有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