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經濟”流量擔當 跨境電商再拓市場
今年的雙十一,網紅、直播已然成為瞭各大電商平臺的標配,而跨境也成為眾多平臺的常態業務。前者是引入流量的新渠道,後者是商傢瞄準的新大陸。在今年的雙十一中,網紅經濟和跨境電商成為這一“電商狂歡節”的兩大看點。
今年上半年“網紅+直播”模式強勢崛起,進入下半年,網紅“自帶流量”的屬性被更廣泛地應用在電商市場,此次“網紅電商”欲在雙十一放大效應;而在去年初嘗鮮的跨境電商,卻在今年遭遇政策的一波三折,隨著下半年的回暖,以及跨境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各式跨境玩傢也在雙十一整裝待發。
雙十一的另一個焦點是跨境電商。今年巨頭和新進者在跨境板塊角逐的更加兇猛,而部分跨境電商,如洋碼頭則對雙十一不做過多停留,將更多精力放在接下來的“黑色星期五”中。
具體來看,“全球化”是天貓雙十一的一大關鍵詞。今年,國外的消費者和賣傢均可以在天貓平臺上進行交易。天貓國際招攬瞭眾多國外品牌入駐,並且和國外商場進行合作;京東在結盟沃爾瑪後,一同參加雙十一,沃爾瑪在京東上線瞭中國首個跨境旗艦店,將使用京東最後一公裡配送。
去年才開始開展跨境業務的亞馬遜中國在不久前引入瞭Prime會員,會員的服務包括跨境訂單全年無限次免費配送,擁有絕對貨源優勢的亞馬遜中國終於在今年開始發力;網易考拉海購啟動瞭“超級洋貨節”;此外,美國促銷網站Slickdeals、魔詞(Merchant Words)、燃點市場(Marketplace Ignition)等也加入瞭雙十一的戰場。
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看來,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消費市場呈現出普及化的特點,消費者的海外購物需求增多的同時也逐漸從標品爆款走向個性化、差異化。進口跨境電商則進階為拼品質、服務、供應鏈等,電商平臺間比拼的是綜合實力,欲借雙十一走出國門。
在各種綜合實力中,物流是最影響體驗的一個環節。針對物流,今年菜鳥物流在中國香港和澳大利亞的倉配系統將參與雙十一;蘇寧將在雙十一正式啟用第五代智能物流基地——雨花二期,據瞭解訂單最快30分鐘出庫;洋碼頭方面告訴記者,其物流服務提供商貝海國際,從海外貨站簽收至客戶簽收,全部地區平均時效穩定在5天,而從美國直郵到國內消費者手中甚至能達到最快3天。
網易考拉海購物流總監楊海明表示,“雙十一期間,我們增加瞭8萬多平方米的保稅倉,同時連同瞭順豐、海倉、網倉等眾多倉庫服務商提前招聘倉儲物流人員,在以往基礎上增加至少3-4倍的人手。平時網易考拉海購杭州倉的員工是250人左右,雙十一期間將增至1500人。”
物流、品類等各方面的加碼,顯示瞭平臺對跨境這一增量市場的重視。盡管2016上半年,跨境政策的出臺,行業高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的規模仍同比增加瞭30%。
不過,需要面對的現實是,“中小型的跨境電商很難生存,成本太高”,魯振旺告訴記者,“原來低價做跨境,是因為行郵稅低,比如上海收10%,現在收跨境電商綜合稅,稅率的差距和傳統的模式相比隻有15%左右的區別,不像以前那麼高,現在跨境不是掙錢的時候。”
小悅認為,今年的“雙十一”與往年不同的是具有娛樂化特色。此次活動娛樂與電商的深度融合,讓消費者“邊玩邊買”。而“雙十一”也將成為觀察整個社會商業體系與消費變革裡消費金融領域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