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十一”制造快递“春运” 专家:降价营销模式已过时

2022-09-14 16:16 admin 1435

  國際在線報道:雙十一來臨,各大購物電商平臺促銷大戰早已打響。自天貓2009年首創雙十一購物節以來,每年的這一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民購物盛宴。據公開資料顯示,天貓雙十一的單日成交額已經從開始的5200萬增長到2015年的912億,7年彈指一揮間,這一數字已經變化瞭千倍。

  與爆升的成交額相伴,快遞業務量也呈幾何級增長。國傢郵政局副局長劉君8日在采訪中表示,今年雙十一快遞業務量將超過10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5%;預計最高日處理量將突破2.4億件,比去年增長50%,是日常處理量的2.2倍左右。

  媒體人:中國電商實現“彎道超車” 未來快遞重點解決智能配送

  快遞成為“慢遞”已經成為雙十一之後網友的戲稱,如何解決爆倉、快遞擁堵也成為電商和物流行業最棘手的問題。上海媒體人沈彬關註快遞行業多年,他說“從電子支付角度而言,雙十一的網購量是千億級別,帶寬容量等方面做足準備。但從物流角度來說,這一天的網購量占全年購物量比例最高,可以用‘春運’作比喻,大傢都趕在年三十晚上回傢,雙十一網購也是存在當天凌晨過後的幾個小時內,這段時間內的網購量非常巨大”。

  沈彬對記者表示,雙十一如果通過加大物流投入方式,比如快遞人員增加等措施是不現實的,不能為瞭應對某個節點的網購量爆發而額外增加快遞成本,沈彬說“馬雲在今年3月創辦菜鳥聯盟就是用大數據來解決物流問題,他打造這個聯盟就是為瞭24小時能到貨。”

  近10年來,電商包裹量從每年8.6億增加到瞭206億。商傢和消費者對物流體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現狀不盡如人意。調查顯示,56%的網購消費者認為快遞不準,尤其在雙十一的網購節點上,快遞的送達速度能延遲幾周,快遞服務體驗非常差,近一半網購消費者在尋找更優質的物流服務。

  “我希望10年後,隻要你在網上購物,無論是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24小時內均可送達。”三年前,在宣佈菜鳥網絡成立時,馬雲用“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來描述這一業務願景。今年“雙十一”期間菜鳥網絡將繼續升級智能分單,推動聚單直發、智選物流、物流雲等產品使用。這些數據產品將為快遞物流提供事前預測、智能分配線路、事中監測、事後分析等功能。

  沈彬對此也表示,馬雲其實不是解決物流爆倉的問題,而是用大數據來解決快遞的物流問題,現在京東、阿裡、亞馬遜等電商平臺都有用戶的數據庫,依靠這些數據可以對未來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做一個精準預測。

  “現在電商所做的,不是你買瞭貨之後再運往你所在城市,而是運用大數據分析之後,提前把貨給你準備好,也就是‘人未到,貨先到’,等你下單之後就可以實現精準投放。這是一個基於大數據的解決方案。”沈彬說。

  由於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的電商平臺在倉儲、人員、物流運輸等方面都改善很多。與國外電商相比,中國的電商實現瞭“彎道超車”,而落後地區則實現瞭跨越式發展。

  沈彬介紹,電商發展起來之後要理性認識,而不是隻關註物流、快遞等細枝末節,未來電商可能要做的是“生態化”,強調網絡與實體的互動,以及包括社區化互動。

  專傢:現在沒必要做雙十一促銷 重點是提高服務質量

  對於雙十一的快遞擁堵問題,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認為,“現在電商沒必要再做雙十一的促銷活動瞭。電商初期做促銷活動是由於大傢認識不足,還沒有養成網購習慣,采用雙十一的促銷模式,在特定一天大降價,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現在階段更應該考慮的是怎麼提高服務質量,比如說怎麼減少假貨,怎麼減少物流的擁堵和費用,雖然價格看上去便宜,但實際上客戶體驗並不好。在這個時間購物,快遞送達時間也沒有保證”。

  趙堅還表示電商平臺的發展應該進入新常態,現在的電商平臺應該通過監管,把重點放在怎麼提高服務質量,而不是說通過降價來擴大營銷,這種模式已經過時瞭。在雙十一網購數量巨大,而渠道流量是有限的,所以買傢收到物品的時間沒有保障。

  “在雙十一實行降價銷售,貨品質量良莠不齊,商傢不可能做虧本的買賣,這個時候的促銷看起來像降價,要麼是質量不能保證,要麼就是在提價的基礎上再降價”,趙堅如此說,“假貨、低質肯定充斥市場”。

  作為高校教授,趙堅的購物比較理性。他還提到,早期周圍的親友也參與雙十一網購,但是現在網購都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需求平時就趕快買,不用等到特殊的節點和日子,雙十一搶購買不到質量高的商品同時,貨物還堵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