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解读: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降物流成本就是提高利润

2022-09-14 15:50 admin 777

  在第三批掛牌的七個自貿區中,同處於西部內陸的四川、重慶均位於名單之列。在國傢大力推動成渝城市群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自貿區掛牌將釋放什麼樣的政策紅利?同享自貿區便利同時,區域有將面臨什麼樣的競與合?3月31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瞭重慶市政府參事、重慶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勇。

  融入全球經濟

  自貿區成新動力

  去年5月,《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對外發佈。其中,對成渝城市群的總體定位為,立足西南、輻射西北、面向歐亞,高層次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培育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國傢級城市群,強化對“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國傢戰略的支撐作用。發展開放型經濟,成為成渝地區不約而同選擇。

  “成渝兩個城市均處於西部內陸。自貿區的掛牌,相當於政策有進一步升級。對於推動內陸城市對外開放,打造開放型經濟,作用非常大。”李勇告訴記者。

  具體到成都,成都版自貿區的定位是建設內陸改革開放合作先行區、建設貿易發展轉型示范區、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生態區。成都將深度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德、中韓、中法、新川等國際合作園區共建進程,增強內陸地區主動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能力。“自貿區將成為西部內陸地區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載體,為成渝經濟區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打開一個全新的窗口。”李勇表示。

  破除候鳥經濟

  物流通道“做文章”

  西部融入全球,路徑怎麼走?

  第一步是打通物流通道,第二步是降成本。在李勇看來,西部內陸融入全球,首先要做的是物流通道這篇“大文章”。

  李勇表示,隨著產業轉移方向發生變化,中西部的經濟面臨新的特征——候鳥經濟。以前產業可能從沿海轉移中西部,現在國內的要素成本較高,企業可能直接從沿海到東南亞。這種發展背景下,對於自貿區掛牌後政府政策的統一性、政務服務的效率等提出瞭新的挑戰。李勇同時表示,自貿區掛牌之後,在保證外資享受待遇的同時,還要重視紮根在成渝城市群本土企業。“企業趨利,投瞭以後很快有回報才能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