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場景都在線下的物流業,在O2O領域的實踐上,到底能夠催生什麼樣的場景?
今年開年以來,作為同時擁有線下傳化城市物流中心和線上互聯網產品的傳化物流,在O2O融合發展上的步伐明顯加強。旗下幹線物流領域的互聯網產品陸鯨,更是聯動全國各地已運營的傳化城市物流中心,發力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的“鯨港融合”計劃,以為掌門人徐冠巨在兩會上力推的“智慧物流供應鏈”賦能添彩。
如此計劃,不禁引人側問,其開啟和塑造的又是怎樣的場景?
據介紹和觀察,“鯨港融合”至少塑造瞭三大場景。
場景一:從“踱步掃貨”到“一鍵訂貨”,車貨匹配定制化
最快最便捷的配貨應該是什麼樣的方式?
傳統之下,是司機落貨停車之後,到信息中心、信息部踱步掃貨;手機配貨得以應用,場景也不過是由盯著小黑板、電子屏找貨轉變為刷著手機屏。而據陸鯨介紹,“鯨港融合”之後,進港停車、住宿、消費司機及陸鯨會員,則將更多的由“尋找”轉向“定制獲取”。
依據車型、車長、地位位置、路線等“一鍵定制”的數據標簽,傳化城市物流中心內的貨代貨源將同步在陸鯨平臺發佈,並秒速推送給港內、周邊及定制該標簽數據的司機。正駕駛在途、剛進城市物流中心停車、剛落貨城市物流中心分撥就獲得精準貨源的場景,愈發變得隨處可見。
場景二:從“信息匹配”到“信用匹配”,成交考量信譽值
長久以來,線下車貨匹配的信息交易,基本上是基於司機對路線、貨代對車型,以及加上價格維度的考量,匹配到瞭,交易就基本達成。而如此匹配,貨代對司機的服務水平,司機對貨代的貨源質量、信譽都難以把控,失信交易也是層出不窮。
而“鯨港融合”則推動實現瞭“交易在線上,作業在線下”,“大眾點評式”場景在車貨匹配上得以應用,配貨調車雙方可直觀看到對方信譽值,同時交易又不斷累積新的信用數據,基於信息的匹配升格為基於信用的匹配,“好車配好貨,好貨放心運”得以更精準的匹配實現。
場景三:從“守株待兔”到線上推廣,城市物流中心小微商戶搶灘線上
在傳化城市物流中心及各類貨運場站,除卻物流信息交易中心所聚集的貨代,還同樣有著一批小微群體,即各類商戶。傳化城市物流中心龐大的卡車流量及車耗需求,帶動汽配、汽修、加油等一批小微商戶駐紮。但這類群體傳統的經營方式,基本上為“守株待兔”,等待用戶上門。
據介紹,除卻車貨信息匹配交易服務,“鯨港融合”的另一大面向,則是將傳化城市物流中心內商戶搬到線上,車後消費一樣朝向“大眾點評式”場景發展。而線上化的港內小微商傢的營銷意識崛起,借用陸鯨平臺商圈的工具,將面向用戶的推廣前置,搶灘線上用戶。商傢線上化之下,由為瞭“配貨、停車”而進傳化城市物流中心的場景也逐步轉向“為更具性價比的車後消費”而到傳化城市物流中心。
線上有智能工具,有信用數據;線下有作業空間,有消費場所。線上線下都有流量,有服務。從場景上看,兩個端口一體化發展的“鯨港融合”,已形成瞭“找貨、配貨、停車、住宿、餐飲、維修、支付、團購、結算、在途智能管理、營銷”的幹線物流服務一站式覆蓋,以“全場景服務”來降本增效,實踐著對“智慧物流供應鏈”的賦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