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順豐控股更名、王衛敲鐘上市,申通、韻達等快遞企業也在2月27日公佈瞭業績快報,交出瞭不俗的成績單。而根據國傢郵政局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郵政行業業務增長放緩,業內人士指出,快遞企業跑馬圈地高峰期已過,在強化拓展原有物流網絡、爭奪醫藥冷鏈等競爭高地的同時,順豐金融初見成效、商業繼續轉型,百世快遞從倉儲管理延伸到末端便利店,快遞洗牌期下半場已然開始。
洗牌期繼續
2月27日晚間,申通快遞和韻達股份相繼發佈2016年業績快報。根據公告顯示,2016年申通快遞99.82億元的總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瞭29.45%,在營業利潤上,2016年申通實現營業利潤約16.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瞭65.12%。韻達股份2016年實現總營收約為73.6億元,同比增長45.66%,營業利潤約16.2億元,同比增長99.92%。中通快遞也在2月28日公佈瞭其截至2016年12月31日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報。報告顯示,中通快遞2016年全年收入97.89億元,同比增長60.8%;毛利潤為34.43億元,比2015年的20.88億元增長瞭64.9%;經調整的凈利潤為21.65億元,比2015年增長76.8%。
盡管順豐近日行情看漲,市值遠超三通一達,但如今幾傢企業也算是都在資本市場上起跑瞭。在這些企業風生水起的同時,仍有企業在洗牌浪潮的餘威中掙紮。近日有媒體曝出國通快遞因拖欠近億元班車運費而遭到司機圍堵、部分網點暫停運營。春節後是不少快遞網點服務高壓期,行業問題也集中曝光。圓通先後被曝出多地網店暫停運營,申通、中通等也多有消費者反映網點癱瘓、派件時間長的情況。快遞末端服務痛點在高壓期集中爆發。
此外,去年以來,快遞行業增速就已經逐漸放緩。去年初,國傢郵政局就在2016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對全年的快遞業務量給出瞭預計數字,同比增長34%,遠遠低於2015年的48%。今年2月中旬,國傢郵政局也公佈瞭1月郵政行業運行情況,在運行情況中指出,1月受春節假日等因素影響,郵政行業同比增速放緩。但有業內人士指出,春節假日或並非惟一影響因素,此前春節假日在1月的年份當中,並沒有相對明顯的增速放緩情況。國傢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網上零售額增速從2014年的49.7%,到2015年的33.3%,再到2016年的26.1%,增速一直在放緩。而隨著電商增速放緩,當前較大份額仍是配套服務的物流快遞行業,難免受到較大的影響。
拓展業務為先
面對增速放緩、洗牌期繼續,快遞下半場要怎麼走的問題,快遞專傢趙小敏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現有格局上繼續拓展業務領域仍是首要任務。而事實上幾傢巨頭也正是這麼做的。更名之際,順豐方面也表示,在物流方面,將進一步完善中轉配送網絡,保障快遞產品的及時率與安全性,同時,冷運業務與倉儲配送業務的擴張也豐富瞭順豐控股快遞物流產品的多樣性,從而為客戶提供更為多樣與更為可靠的快遞物流產品。信息流方面,進一步提高瞭順豐控股的信息處理能力,優化瞭順豐控股對現有快遞資源的組織能力,對大數據分析的投入也能更好地幫助客戶挖掘消費者數據,為客戶提供更為精準營銷和數據掘金處理工具;另一方面,對無人機、車聯網等下一代智能物流技術的投入也將革新未來物流配送方式,降低快遞配送成本與提高運輸過程的可靠性。
此外,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就曾提到過,對於順豐來說,上市主要是為瞭進一步加速國際化和擴大業務覆蓋規模。今年2月中旬,申通快遞發佈公告,申通快遞全資子公司申通快遞有限公司與杭州安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於2月15日簽署瞭《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市場開拓、流量共享、城鄉配送網絡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關系,申通快遞正式宣佈佈局縣域冷鏈網絡。
與申通佈局縣域冷鏈物流相關的,是兩個領域的發展機遇,一是農村物流的發展目前正迎來政策紅利。今年以來,國傢方面發佈多項農村電商物流建設的相關政策,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佈《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幹意見》,商務部等5部門今年也發佈瞭《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政策紅利之下,企業或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佈局。此外,不論是早些時候京東物流在冷鏈網絡的精細化運營還是申通響應政策佈局縣域冷鏈,都在說明如今冷鏈物流正是快遞企業搶占的競爭高地。根據艾瑞咨詢公佈的數據顯示,國內生鮮電商2016年的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同比增長80%,且預計今年整體市場規模可達1500億元,生鮮電商交易規模也將催生龐大的冷鏈物流需求;醫藥物流方面的需求也是冷鏈物流發展的需求之一。
此外,一位快遞企業高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事實上當下小包裹快遞格局初定,快遞企業的視野應當放到更大的綜合物流領域當中,為瞭更有效率的物流業務和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而配套的大數據系統軟硬件研發建設、B2B業務的倉儲管理等都是未來專業化的方向。在談及順豐未來理想走向的時候,徐勇也曾給出一組名詞:主攻方向應該是從綜合物流向物流供應鏈集成商轉型。這或在一定程度上與這位高管的思路不謀而合。
跨界探索多元佈局
嘗試多元化佈局、謀求企業生態建設,近年來也成為不少快遞企業探索的方向之一。順豐在商業和金融領域的嘗試就是業內相對較為知名的案例之一。
2014年,順豐旗下的518網購服務社區店“嘿客”在全國統一開業,當年底,嘿客線上平臺上線。資料顯示,近一年時間,順豐嘿客在國內就已經火速擴張至2000餘傢店面,在順豐便利店“嘿客”門店內,消費者可以享受到收發順豐快遞、代買車票、手機充值以及衣服幹洗接單等生活性服務。
與此同時,北京商報記者在去年3月就曾調查發現,“嘿客”已經由最初設想的“線下虛擬商品掃碼店”轉型為“中高端便利店”,店內甚至還有牛排、大蝦、魚柳等生鮮食品售賣,且工作人員稱,“店裡售價要比在順豐優選下單便宜很多。”2015年,“嘿客”更名為順豐傢,整合順豐優選、順豐快遞、便民服務等,2016年,“嘿客”、順豐傢、順豐優選統一名字。從“嘿客”到順豐傢,順豐一直在跌跌撞撞地尋找著自己的O2O模式。順豐旗下順豐優選放開門店加盟後,北京商報記者多次探訪現存線下店樣本時發現,順豐優選延續瞭“嘿客”後期的高端定位,近八成商品為進口食品。
同時,進駐社區的順豐優選線下店,周圍密佈著多傢成熟的品牌便利店;到傢配送模式也面臨著不少高流量平臺的激烈競爭。業內分析稱,在社區商業市場培養初期,需要大量成本投入和消費者的認知過程,同時還要面對線上線下強勁競爭對手的夾擊,這對順豐的資金和決心都是考驗。
順豐在金融領域也多有佈局,2014年,順豐推出購物、快遞、理財等多板塊合一的應用順手付。順手付從物流入口整合電商和金融,並連接線下端“嘿客”。對於順豐在商業和金融板塊的發展,一位順豐的區域高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對順豐的商業板塊瞭解不多,但金融板塊尚處於推廣階段,內部人士使用率也不高。該區域高管坦言,“微信和支付寶都很方便,也不能強行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
百世快遞相關工作人員則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目前企業將倉儲管理等業務繼續延伸,成為商品提供方與便利店之間的聯通渠道,相當於變成倉儲管理服務的客戶經銷商之一,同時整合社會上“夫妻店”使之成為相對規范的便利店,與此同時,企業開發的數據系統能夠幫助門店實時監測相關商品庫存狀態以及銷售情況。“相當於連接第三方之後形成生態閉環。”
對於企業目前的嘗試,趙小敏指出,這種在一定程度上跳出物流圈子多元佈局謀求生態建設的跨界之舉,目前還隻能說是物流企業的探索行為。一來商業模式並沒有相對成功的案例,二來還需面對市場同行復制商業模式競爭的考驗,但在長遠看來,由物流企業貫穿的生態建設確實是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