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媒体人跨境做餐饮,如何日卖75万元小龙虾

2022-09-14 15:58 admin 997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他們從小龍蝦的整個行業的規模、現有成熟度、市場標準化的可能性、覆蓋人群、以及O2O服務的消費頻次,用數據做分析。隨後,用兩個多月把用戶管理整個系統,訂單,生產管理,物流管理,流量,門店,進銷存,營銷產品管理,所有的數據分析決策都做出來。

  三年時間,“大蝦來瞭”成為小龍蝦O2O領域頗具競爭力的品牌,一年賣瞭1100萬隻蝦,日訂單最高5000單,並且還在以40%的速度增長。



  大蝦來瞭的創始人戴金勝是資深媒體人,憑借對事物深刻洞察的能力,他抓住瞭小龍蝦這個火爆的品類。

  依靠自身的影響力,他組建瞭一個優秀的團隊,搭建瞭30分鐘送達的IT系統。

  他的每一次策略都具有前瞻性,從而早於市場改變前做出改變。

  他為瞭讓小龍蝦的口感最佳,不斷和後廚團隊試驗,最終確定瞭制作標準流程。

  這些都成為“大蝦來瞭”成功不可不缺的因素。

  大蝦來瞭的創始人戴金勝今年36歲,他大學畢業入職搜狐網,2年後當上瞭搜狐新聞中心負責人。之後,戴金勝任搜狐網副總編輯。在媒體行業浸淫多年後,他華麗轉身投身餐飲。

  戴金勝的微博最近一條更新是2013年12月23日,他說,10年半,和搜狐說再見,未來我來瞭。

  媒體人戴金勝跨界做瞭餐飲。

  不難看出,戴金勝對於創業的期許。但現實卻很殘酷。2015年和2016年,資本市場遇冷, 諸多O2O企業資金鏈斷裂。

  他選擇的小龍蝦品類中,夾克的蝦,蝦搞蝦弄,蝦bb,流氓蝦相繼創立,小龍蝦市場刀光劍影。

  但是,他的大蝦來瞭卻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強勁態勢。產品上線2個月最高日訂單破5000單。日最高營業額75萬。大蝦來瞭在資本寒冬被資本看好,兩次獲得近5千萬的融資。

  大蝦來瞭的小龍蝦口感非常有彈性。

  從一個對餐飲,對小龍蝦一無所知的餐飲菜鳥,成為餐飲O2O 的一匹黑馬,戴金勝是如何做到的?根據戴金勝向公會君的講述,公會君總結瞭“大蝦來瞭”成功的5個要素。

  第一,正確的品類

  戴金勝自己很喜歡吃小龍蝦。他發現跟他一樣愛好的人不在少數。北京的小龍蝦店鋪幾乎成倍增長。公開數據顯示,小龍蝦是目前中國餐飲行業市場規模最大的單品類,占比約為4%。

  戴金勝敏銳的捕捉到瞭這個市場。他認為,小龍蝦市場消費並未得到滿足,而小龍蝦 “客單價高,大傢都愛吃,覆蓋的人群足夠廣”。

  更重要的是,小龍蝦品類延展性較強,且上遊供應鏈標準化程度高。

  事實證明,他選擇這個品類是正確的。

  第二,正確的策略

  大蝦來瞭上線伊始,主打線上銷售。這種方式最大程度的節省瞭房租以及人工成本。這個策略也讓大蝦來瞭在競爭中占據瞭優勢。

  北京主打旗艦店和時尚店

  從2017年開始,大蝦來瞭開始由線上到線下轉移。北京的實體店走兩條路線。第一是旗艦店,主要是小龍蝦和湘菜。第二是時尚店,輕快的,面積比較小的店。

  今年在北京計劃開14傢店,其中4傢旗艦店,10傢時尚店。



  大蝦來瞭出品的小龍蝦特色火鍋。

  外地合作運營

  大蝦來瞭在外地正在尋找合作夥伴。合作夥伴主要負責當地的運營。總部提供供應鏈、品牌和部分的資金、技術支持。

  目前,這些合作店面,有一些店選址已經啟動,有些店開始做裝修設計方案。

  線上線下形成良性互動

  由線上到線下,兩種店都是為瞭實現佈點和引流,以及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旗艦店是滿足聚會、宴請需求。時尚店滿足的是正餐需求。

  戴金勝希望給用戶更多的選擇,線上和線下能形成良性的互動。

  第三,出品標準化

  大蝦來瞭的野心在於重塑整個餐飲的生態。

  戴金勝說,互聯網餐飲很火爆,但是並沒有人真正考慮過互聯網餐飲的爆發點到底在哪裡。

  戴金勝認為,將來成功的餐廳應該是兩種,一種是標準化、少廚師的,另一種就是有真正靠大廚的私房菜。

  建立中央廚房

  他選擇瞭第一種。大蝦來瞭采用中央廚房模式,先對調味和食材預加工篩選,再通過冷鏈配送至分區廚房。

  這種模式,既可以保證成品口味統一,又能今後快速復制擴張。

  上遊采購環節

  戴金勝與湖北、江蘇兩地的養殖基地合作,確保鮮活小龍蝦直供。

  口味研發

  戴金勝請來有20多年連鎖餐飲經驗,曾經的奧運會主廚,專門負責前期口味控制。他們自己研發配方,由配料廠拆解成標準化復合料包生產,雙方簽署保密協議。

  同時大蝦來瞭在挑揀,洗蝦,過油等加工處理環節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和標準化的流程。

  小龍蝦的口感

  戴金勝和他的後廚團隊也沒少花心思。大蝦來瞭的小龍蝦吃起來很有彈性。這是戴金勝紮進廚房,與廚師一起研究蝦肉口感的成果。他們反復測試各個步驟的時間。最終確定油炸的時間,以及過冷水的時間。

  在區域廚房的烹制過程中,廚師煮料的火候、時間、水量,小龍蝦的烹煮、浸泡時間,都要按照說明書進行 。



  大蝦來瞭生產實現瞭標準化。

  第四,30分鐘送達

  豪華創業團隊

  戴金勝依靠自己的影響力,搭建瞭一個豪華陣容。大蝦來瞭的CTO,也是他的第一合夥人,原搜狐雲計算的負責人。第二位合夥人負責物流,曾在當當、申通任物流負責人。

  構建IT系統

  戴金勝說,從他合夥人的順序就可以看出大蝦來瞭的邏輯:要搭建一套適用於我們的IT物流體系。

  搭建起這套IT系統後, “大蝦來瞭”上線之初主打的就是“30分鐘送達”。

  物流系統設計邏輯

  當“大蝦來瞭”接收1萬訂單,系統自動分配到各個站點;每個站點承接幾百個訂單,由站長規劃配送路徑;最後每個配送員負責20多個訂單。

  同時, 團隊還設計瞭六七套物流模型 ,以應付不同時間段、天氣、單量、區域的配送狀況。

  訂單爆發時提前儲存產品

  例如, 單量爆發的解決方案是設置臨時站點 。“比如上清橋在我們配送范圍內,每天傍晚6~7點是其寫字樓區域的訂單高峰期。我們就會儲存100份產品在某個合作夥伴那裡,主要是一些餐飲店、便利店等。”

  此外,配送員在高峰時期也會額外攜帶產品,約20多份,讓配送員自身就變成一個臨時站點。

  遇到極端天氣,或者意外情況時,他們是放棄訂單還是放棄時效,也是通過整個系統來決定的。

  靜態數據指引

  戴金勝在其他場合做分享時,還有很多人不相信30分鐘送貨上門,更不相信準點率92%。事實上,大蝦來瞭的整個環節,每天從采購到最後廚房的生產,不是收到訂單才生產,而是在每一個時間段有一個靜態的數據指引,提前生產。

  目前,自建技術體系、自建物流、自建中央廚房、自建區域廚房的大蝦來瞭如今已經在IT物流方面構築瞭自己的壁壘。

  戴金勝說,北京最多的時候一天送瞭一萬多份龍蝦,大概十幾萬隻。



  大蝦來瞭30分鐘送達,這是他們的競爭壁壘。

  第五,用數據決策

  在互聯網公司浸淫多年的戴金勝養成瞭用數據說話的習慣。

  開發信息集合工具

  戴金勝說,大蝦來瞭產品上線之前,一直在做的事情是開發工具,能把所有的數據,用戶,訂單,財務信息,產品信息集合到一起的工具。他堅信,高冷的數據就是通往真理的橋梁,不依賴數據的決策都是耍流氓。

  當時,他們從小龍蝦的整個行業的規模、現有成熟度、市場標準化的可能性、覆蓋人群、以及O2O服務的消費頻次,用數據做分析。隨後,用兩個多月把用戶管理整個系統,訂單,生產管理,物流管理,流量,門店,進銷存,營銷產品管理,所有的數據分析決策都做出來。

  訂單的轉化

  這都是為瞭訂單的轉化,其中各種推廣的成本和效果評估都需要計算。所以,他們對用戶分析和管理,會區分用戶關聯度的強弱,篩選出強度高的用戶,進行針對性的營銷。

  “如果這些東西不清醒的話,我們做得越多,死得越快。”戴金勝說,我要能知道用戶是誰,他是從哪兒知道你的產品?是在哪些地方轉化瞭?他主觀的反饋和客觀的反饋是什麼?才是移動互聯網的該做的,也是體現其價值所在。